
李金晶在為新生兒做護理。
文/圖 本報記者 馬慧榮
在市婦幼保健院產科VIP病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玻璃窗,照亮了李金晶俯身查房的身影。她的手指輕輕撫過新生兒床頭的標識卡,動作精準又溫柔。這雙手,曾在無數個深夜托起過新生命,曾在手術臺上創造過生命奇跡,也曾在抗疫的征途上傳遞過希望。十六年護理生涯,李金晶用這雙“托舉生命的手”,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篇章。
“護理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李金晶的聲音溫和卻充滿力量。作為產科VIP病區的護理負責人,她深知肩上責任的分量。一場關于護理質量的革新由此展開——她帶領科室護士應用CICARE標準化溝通模式,將生硬的護理查房轉化為充滿溫度的對話。
“C(Connect)是建立聯系,I(Introduce)是自我介紹……”查房時,李金晶一邊輕聲向產婦解釋著操作流程,一邊細致檢查產婦產后情況。當發現一位剖宮產產婦因疼痛抗拒下床活動時,她蹲在床邊,輕握對方的手:“我理解您的不適,我是您的責任護士李金晶,我們一起試試這個緩解疼痛的方法好嗎?”真誠的溝通化解了產婦的焦慮,配合度顯著提高。
在她的推動下,一套嚴密的護理質控體系和6S管理標準在產科落地生根。器械定位擺放、藥品分層管理、環境時時清潔……這些看似瑣碎的要求,編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安全網。
2022年4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李金晶臨危受命,擔任市婦幼保健院10人援滬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這支平均年齡僅34歲的精干團隊迅速投入上海重癥病區和普通病區的戰斗。面對高齡重癥患者,他們憑借新生兒科專長,創新應用“密閉式吸痰法”,有效減少患者氣道損傷并降低醫護感染風險。她嚴格執行各項感控制度,帶領隊員克服困難,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和心理關懷,最終團隊收獲5封感謝信、探索1項實用新型專利,并以“10名隊員零感染”的完美戰績凱旋。這段經歷,淬煉了她臨危不懼的領導力和對生命的敬畏。
作為山西省心肺復蘇導師,李金晶的身影常年活躍在社區、校園和鄉鎮衛生院。在武鄉縣一所鄉村中學的操場上,她跪在仿真人體模型旁,手把手教孩子們調整按壓手勢:“手臂要垂直,用上半身的力量!記住,黃金四分鐘!”孩子們圍著她,眼神專注。校長感慨:“李老師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生命的希望。”
這份傳承的使命,在“李金晶技能大師工作室”里得到更廣闊的延展。依托醫院的三甲婦幼專科平臺和豐富的嬰幼兒數據庫,工作室配備了先進的嬰兒模型、洗浴設備等實訓設施。在這里,李金晶化身嚴師慈母。她溫暖而堅定的指導,讓年輕育嬰師們逐漸找到了職業的自信與溫度。
2024年10月,“李金晶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掛牌。這不僅是對個人榮譽的加冕,更是區域育嬰服務升級的新起點。該工作室依靠市婦幼保健院的強大支撐——擁有本地區一流的兒科醫護團隊、完善的嬰幼兒健康數據庫及跨學科的科研能力。李金晶敏銳地抓住了“醫育結合”這一核心,帶領團隊與多家托育機構簽約,將醫療級的專業標準注入育嬰服務。
在她的藍圖里,工作室不僅是育嬰師的搖籃,更是行業創新的引擎。她定下清晰目標:每年培育近50名初、中、高級育嬰師,將科學養育知識通過公益講座、科普視頻惠及萬千家庭;推動完成托育機構“醫育結合”簽約服務,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為服務模式的新路徑。目前,已有20多名學員從這里走出,成為科學育嬰理念的傳播者。
十六年光陰,李金晶的雙手記錄著奮斗的年輪——從青澀護士到“太行技術狀元”“三晉技術能手”,從臨床骨干到育嬰師們的“領路人”,榮譽加身,初心未改。那雙曾托舉過無數生命的手,仍在繼續書寫使命:以專業為根基,以仁愛為筆墨,在守護生命最初里程的征途上,穩穩托舉起一個更健康、更溫暖的未來。
(來源:上黨晚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