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韋云馨
立秋時節,走進屯留區助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溫室,滿目皆是盈盈綠意。智能霧噴系統正精準作業,細密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工人們穿梭于一排排育苗床間,嫻熟地檢查著幼苗的生長狀況。
“節氣不等人!現在正是秋延后栽培的關鍵時期。”公司董事長韓正武輕托一株秧苗,眼里透著農業人特有的專注。“辣椒苗通常50天左右出圃。我們每年完成包括辣椒在內的30多個蔬菜品種4000萬株訂單,就像農業領域的‘特快專遞’,準時為客戶送去最優質的種苗。”
這座2012年建立的“種子工廠”,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種子種苗“育、繁、推、銷、服”于一體的現代農企,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走進科研育種區,12個專業化大棚各司其職,構成一座精密運轉的“辣椒實驗室”。基因篩選圃里技術人員標記著抗病株系,測交測配區正進行雜交組合實驗,品鑒臺上擺滿紅黃綠紫的果實樣品。“自主選育的助民系列甜椒已推廣全國”,韓正武指著拳頭產品介紹。
2022年7月,公司被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等聯合授予“辣椒科技小院”稱號。這份榮譽源于企業對創新的執著投入,目前該公司已育成“方興”系列甜椒品種16個,其中部級登記2個、省級審定2個,2024至2025年又提交12個新品種登記。“方興六號甜椒和‘方興大將軍’黃綠大牛角是我們的明星產品。”韓正武如數家珍,“它們產量高、抗性強,在山西北部、甘肅等地推廣超20萬畝。”
技術創新正不斷突破傳統種植局限。在示范區,辣椒植株沿吊秧繩攀援而上,枝葉在空中織成綠色瀑布,累累果實如翡翠墜飾懸垂其間。“這種長茬吊秧栽培技術讓辣椒生長周期延長3個月以上,實現‘一年不倒茬’。”韓正武整理著吊秧繩介紹道,“畝株數從3000株減至1800-2000株,但畝產量翻倍。”不僅如此,企業還通過智能增濕降溫、生物菌劑等技術,平均節肥50%、節藥30%,真正做到“肥藥雙減”。
作為山西農業大學的實習基地,公司與高校的合作日益緊密。“我們既應用研究成果,也向高校拋出技術難題。”韓正武說。例如基因病蟲測試、資源互換等項目,都是產學研融合的范例。在試驗田里,實習生們記錄著辣椒生長數據。“課堂理論能直接用于實踐,這種學習事半功倍。”一位學生感慨道。
產業帶動作用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2024年,公司育苗4000余萬株,在屯留、長子等縣區推廣種植1.5萬畝,并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同時,每年吸納周邊80余名勞動力就業,人均年收入4萬元。西鳴水村的李大姐在育苗車間工作3年,月薪3000多元:“在家門口上班,既能掙錢又方便照顧老人孩子。”這種模式不僅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更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育苗大棚內,韓正武仔細檢查幼苗。“一穴雙苗爭養分,誰都長不好。”他說著順手拔掉多余秧苗,這份苛求細節的態度,正是產品品質的保證。望著眼前生機盎然的景象,韓正武信心滿滿:“我們將加大科研投入,育出更多好品種,讓農戶通過辣椒種植過上更好生活。”
從一粒辣椒種子到帶動3000農戶創收2.2億元的富民產業,屯留區助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以科技之力,在黃土地上書寫著創新與擔當的新故事。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