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盼 通訊員申婷婷
盛夏時節,潞城區潞華街道東華社區華府東苑小區里,一派溫馨祥和的景象。樹蔭下,老人們圍坐下棋,孩子們盡情嬉戲。綠化帶里,社區志愿者精心修剪綠植,扮亮小區環境。這些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是東華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持續提升治理能力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東華社區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高標準打造黨群服務中心,全力構建接地氣、聚人氣、冒熱氣的黨群服務陣地,打造“黨群齊繪同心圓”社區特色品牌,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東華社區,基層黨組織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奏響服務群眾最強音。
“以前辦事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搞定,非常方便。”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學習實用的健康知識,真是太貼心了。”
……
晨光熹微,華府東苑小區內,正在鍛煉的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道出了居民們的共同心聲。這些質樸話語的背后,是東華社區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讓居民生活幸福感節節攀升的生動實踐。
面對基層治理中資源分散、協同不足等難題,東華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優勢,創新構建起“大網格”治理體系。社區成立7個網格黨支部、13個樓棟黨小組,織密組織網絡,將各方力量緊密串聯。在一體化、多功能的“大網格”中,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工作實現有機融合。依托統一指揮平臺,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工作互聯互動,推動全社區“一張網”高效運轉。
“盼了這么多年,房本終于拿到手了。”天鑫小區居民張富貴捧著嶄新的房產證,臉上滿是喜悅。
多年來,該小區72戶居民一直無法辦理房產證,子女入學、房屋交易、抵押貸款等事項均受影響。針對這一問題,社區黨委運用“1+3+X”基層治理模式,聯合區住建、自然資源、稅務等職能部門,協同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并動員黨員志愿者、法律顧問等社會力量,成立專項工作組,先后召開10余次協調會,逐一梳理辦證堵點,最終化解了困擾居民多年的“辦證難”問題。
不僅如此,通過與共建單位協商,東華社區還解決了天興嘉苑等3個小區電費過高、東小區主干道安裝路燈、華府東苑停車場改造啟用等13件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一直以來,東華社區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深入了解居民實際需求,精心組建“黨員先鋒隊”“紅影廳”志愿服務隊、“藝彩飛揚”文藝志愿服務隊等10支文明實踐小分隊。這些隊伍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
每周日下午,東華社區都會在“紅影廳”播放電影,以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居民王慶奎大爺說:“在這里看電影,不僅能重溫經典,還可以和鄰居們嘮家常,感覺特別溫馨。”
在科普教育領域,東華社區創新開展“數理筑夢校園行科普驛站啟新程”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共享科普驛站”,專業老師現場講解科學知識,通過科普講座、互動實驗、科普展覽等形式,為學生帶來生動有趣的數理科普體驗。目前,該活動已累計開展10余場,服務師生500余人次。
針對雙職工家庭“帶娃難”問題,東華社區依托黨群服務陣地打造“五點半”公益小課堂,整合社區工作者、退休教師、大學生等力量,提供“作業輔導+興趣培養”多元化服務,形成學校、社區、家庭的“無縫對接”。華府東苑小區居民張元芳笑著告訴記者:“家長最發愁的就是晚上輔導孩子作業,今年社區開設了小課堂,為我們辦了件大實事。”
“東華社區將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持續提高服務居民的精準度,推動社區基層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東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韓艷平說。
(來源:上黨晚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