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德令
在壺關縣職工幼兒園,有這樣一位教育工作者,她用35年的時光,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老師媽媽”。她不僅用耐心和愛心,陪伴孩子們健康成長,而且言傳身教,號召大家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在她的影響下,許多老師、家長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加入,大家共同傳遞溫暖與希望。她就是壺關縣“用心點亮愛”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隊員郭慧芳。
做最溫暖的“老師媽媽”
1990年,從幼師學校畢業的郭慧芳,滿懷憧憬與熱忱,踏入壺關縣職工幼兒園,開啟了她的幼教生涯。初入校園,望著那一雙雙清澈純真且充滿好奇的眼睛,郭慧芳告訴自己,這就是她畢生熱愛并愿意為之傾注心血的事業。
剛參加工作時,郭慧芳一有空閑,就主動去旁聽老教師上課。從班級日常管理的規范流程,到幼兒鍛煉活動的組織策劃,她總是虛心求教,認真記錄每處細節。回到班級后,郭慧芳將所學知識與創意想法相結合,精心設計出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課程。
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而是充滿活力的探索者。每當郭慧芳聲情并茂地講述那些精彩的故事時,孩子們總會圍坐在她身旁,眼睛里閃爍著專注的光芒。課后孩子們會親昵地趴在她耳邊分享小秘密,或是藏在她身后玩捉迷藏,歡聲笑語充滿整個教室。郭慧芳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她悉心地呵護孩子們,成為孩子們心中最溫暖的“老師媽媽”。
郭慧芳十分注重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品德與社會責任感。她經常帶領孩子們走出校園,到公園里植樹,教導他們愛護環境;到社區里撿垃圾,傳遞愛護家園的理念;走進敬老院看望老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點點滴滴的實踐中,郭慧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為留守兒童搭建溫暖港灣
在活動中,郭慧芳發現有幾個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郭慧芳發現后,給予了他們特別的關愛。
課間休息時,郭慧芳經常把這些孩子摟在懷里,和他們聊天,引導他們與小朋友主動交往。每當他們有了小小的進步,郭慧芳都會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在郭慧芳的悉心關懷下,這些孩子逐漸開朗起來,開始主動融入集體生活。“郭老師非常熱心,在她的教導下,孩子學會了交朋友,我感到特別放心。”一位家長動情地說。
為了關愛更多的留守兒童,郭慧芳和老師們下決心要為他們做點什么。2021年2月,園長徐霞云發起“用心點亮愛”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項目,教育經驗豐富的郭慧芳成為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
在幼兒園里,郭慧芳和其他老師時刻關注著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心理狀態,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每逢節假日,老師們還會把留守兒童接到自己家中照顧,帶他們去游樂場玩耍,為他們慶祝生日,讓他們與父母進行視頻通話,緩解他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也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歡樂。
小手拉大手文明共踐行
每次活動郭慧芳都會精心制定詳細的策劃方案,從活動主題的確定、流程的安排,到人員的分工、物資的準備,她都考慮得十分周全。活動結束后,郭慧芳會及時對活動進行總結,組織文明實踐員交流分享經驗,大家一起分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方案。
隨著時間推移,活動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從最初的幼兒園逐漸延伸到社會。如今,每次活動,許多家長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也紛紛響應,他們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文明實踐活動,郭慧芳感到無比欣慰和感動。
幼兒園還邀請壺關縣醫務工作者、心理醫生、藍天救援隊等專業人士為文明實踐員進行培訓。郭慧芳都會全身心投入,認真學習急救知識、心理疏導技巧等專業技能。她深知,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活動中更好地幫助他人。
如今,郭慧芳雖然退休了,但她一如既往地關心愛護幼兒,學校每次開展活動,她都會參加。“只要大家一直堅持,就能凝聚更多力量,讓這份愛與溫暖永遠傳遞下去。”郭慧芳說。
(來源:上黨晚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