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黃欣宇 通訊員董芳燕
走進平順縣苗莊鎮西安善村,機械的轟鳴聲從田野間傳來,深耕、碎土、平整……搭載先進智能模塊的旋耕機正以精準的路線往復穿梭,原本需要3天完成的翻地作業,如今僅用5小時即可完成。
“這臺享受政府補貼的‘鐵牛’,能自動規劃路線、避障,還能實時監測油耗!”晉明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常耿強說,“種了半輩子地,沒想到現在動動手指就行。”
在智慧農業浪潮奔涌的當下,平順縣精準把握時代脈搏,依托政府補貼政策的有力支撐,農戶們能夠以親民的價格購入先進智能農機具。如今,平順縣的田間,處處涌動著科技的活力。從播種的精準入微到收獲的高效便捷;從生產環節的科學管控到管理流程的智能統籌;從“鎬鋤鐮犁”到“數字種田”,科技的賦能為傳統農業注入全新動能。
幾公里外的晉明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信息化管理室內,巨大的顯示屏實時呈現著農機在田間的作業動態。借助前沿技術,農業實現了田間與“云端”的緊密相連,農業管理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精準高效,每一個生產細節都盡在掌控。常耿強介紹:“我們合作社添置了智能播種機、農用無人機,小型玉米莊稼檢測無人機等多種智能化設備。以無人機為例,以前打藥一天作業七八十畝,現在可達一千畝。今年無人機還有補貼,合作社打算再購置兩三臺無人機和玉米播種機,還計劃添置新出的電控播種機,讓播種更精準、速度更快。”
科技與農業的碰撞,催生著“平順定制”方案。在雙特華益公司的實驗室里,工程師正調試專為山區研發的微型電驅播種機。“傳統播種機在陡坡地‘趴窩’,我們給機器裝上‘大腦’和‘眼睛’。”市場部經理王琳演示著新功能。“目前,最新推出的智能電驅氣吸播種機,能實現肥種同播,還配備監控報警系統,操作屏幕支持品字模式和三角定苗模式。后續,我們會依據平順的地形地貌,針對性研發更多智能化農機產品,讓農民從繁重勞作中解放出來。”從單臺設備到體系重構,平順正編織智慧農業網絡。
目前,平順全縣已安裝北斗定位和作業監測等智能化農機裝備170余套,擁有農用無人機20余臺,農忙時節為農民提供高標準、精細化農田作業服務。“接下來,我們將依托對智能農機具補貼政策,加大宣傳推廣,讓農民感受智能農機具紅利,以智慧農機具助力增產增收,提升農民幸福感。”平順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秦愛軍表示。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