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志敏
周末,驅車來到漳澤湖西岸的屯留區上村鎮小南村。站在碼頭上,清風拂過漳澤湖面,裹挾著草木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小南村的道路旁,掛著外地牌照的私家車整齊排列。游客們帶著老人孩子,或在湖邊的燒烤區盡情嬉戲,享受美食與親情的雙重愉悅;或在造型別致的星空房里悠然休憩,靜賞湖光天色。騎行綠道上,歡聲笑語此起彼伏,與湖面上汽艇劃出的白色浪花交相輝映。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為客人端上剛做好的特色美食,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眼前這個紅火的小南村,曾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小南村過去因煤礦而興盛,也因煤礦的衰落而陷入困境。煤礦停產后,地表環境臟亂差,產業發展舉步維艱。
轉折始于當地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堅定踐行。乘著漳澤湖生態治理的東風,小南村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拆除沿湖違建等21處,整村鋪設污水管網和自來水管網1萬平方米,栽植油松、海棠樹等樹木500余株,種植各類花草、草坪,美化主街墻體立面。
如今,走進小南村,時尚的國潮文化墻、雄偉氣派的門樓、筆直寬敞的鄉村道路、鱗次櫛比的農家小院映入眼簾。村中綠樹成蔭,民宿民居干凈整潔,旅游設施豐富多樣,昔日的煤礦村早已蛻變為濱湖生態打卡地。
小南村的火爆出圈,漳澤湖的水質是關鍵。“這湖清水,是我市用系統治理‘繡’出來的。”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羅小銳的話語,揭開了漳澤湖碧波蕩漾背后的秘密。
沿著湖岸線行走,漳澤湖沿途村莊的生活污水管整齊排列,向外延伸,將每家每戶的洗菜水、洗衣服水等統一收集到附近的處理站,從源頭上切斷了對漳澤湖的污染。
在漳澤湖上游,主城區污水處理廠正運轉著一套精密的“水循環凈化系統”,每天20萬噸污水在這里完成“重生”。格柵機像不知疲倦的哨兵,“咔嗒咔嗒”地舞動著鋼齒,精準攔截塑料袋、爛菜葉等雜物。生物池底的曝氣盤如同無數個微型噴泉,源源不斷向水中注入壓縮空氣,細密的氣泡裹挾著活性污泥翻滾,將污水中的有機物一點點分解。原本泛著泡沫的渾濁污水,在經過除磷脫氮工藝的“洗禮”后漸漸澄澈,最后經消毒劑殺滅病菌病毒后排入河道。為進一步提升處理水量和處理能力,目前,該污水處理廠正在進行設備更新及水質提升,完工后該廠出水水質將提升至“國標一級A+地表三項IV類水”標準,將為整個濁漳河流域的水環境治理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并未直接流入湖中,而是通過河道流向下游445畝的濁漳河南源北寨人工濕地。踏入濕地,仿佛進入一座天然植物園。蘆葦叢高達2米,菖蒲抽出紫紅穗狀花序,黃花鳶尾的黃色花瓣在風中搖曳生姿。“這些水生植物可不是隨意種植的。”市生態環境局潞州分局水生態環境科工作人員郭漢宇撥開一株蘆葦解釋,“上層種蘆葦、蒲草攔截懸浮物,中層用黃花鳶尾吸收氮磷,下層的礫石和細沙過濾雜質,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立體凈化系統。每天12萬噸中水在這里完成‘二次進化’,最終以地表水三類標準注入漳澤湖。”像這樣的人工濕地,全市12個縣區中,11個縣區都有,有的正在建設,有的基本完工,有的已投入運行。剩余一個縣區也正在積極辦理前期手續,準備開工。
“流入漳澤湖就結束了嗎?不,58.72平方公里的漳澤湖里還藏著許多凈水的秘密。”市濱湖生態保護與發展中心主任郝利兵娓娓道來。
片片蘆葦隨風搖曳,這些自帶“通氣組織”的植物,能將氧氣輸送到根部,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成為凈化污水的天然力量。
十里風荷的景致同樣暗藏玄機,栽種的荷花可以削減水體中總磷、總氮的含量,同時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在荷花的各個生長時期,夏季盛花期的凈化能力為最強。
神農湖的上游是季節性河流壁頭河,20公頃的湖體在治理過程中,采取了源頭治理和湖體治理的雙重措施。按照漳澤湖903.5水位線因地制宜進行了緩坡設計,建設了生態濾床,增加了4個調蓄塘,種植了水生、挺水植物,多管齊下發揮著凈化水質的作用,提高了水體自凈能力。
在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開放區的湖面下,MABR膜強化凈化管道24小時不間斷工作,升騰的氣泡默默降解著水體中的氮磷和有機物。
從源頭截污到末端凈化,從水生植物到科技設備,“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在這里“落地生根”。
水清了,鳥多了,生態環境變好了。如今的漳澤湖,游船航線將蘆荻灣、十里荷塘與二十四橋景觀區巧妙串聯,環湖綠道成為市民健身休閑的絕佳去處。數據顯示,去年,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接待游客近150萬,商鋪租賃日益增多、產業愈發豐富多樣,有效吸納周邊勞動力就業。
站在小南村的觀景臺上遠眺,澄澈的湖面倒映著藍天白云,白鷺不時掠過水面,留下輕盈的身影。村民們實現從“守著湖泊受窮”到“靠著美景增收”,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前不久,國家財政部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公告,對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項目競爭性評審結果進行公示。經過全面嚴格評審,共有10個項目脫穎而出,擬獲得中央財政的專項支持,其中,我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項目入選,為全省唯一入選項目。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