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開始,北京在全國率先啟用“一碼檢查”監管機制,各監管部門在啟動實施行政檢查和訪企活動前,均需使用“京辦”小程序掃描企業營業執照上的“企業碼”,向被檢查主體展示檢查任務、人員等信息后,方可開展下一步活動。據央視新聞報道,“一碼檢查”實施近半年來,北京對全市6200余個檢查事項進行了標準化管理,對企業減少了6300余次現場檢查。
到企業檢查不可或缺,但不可否認,監管部門扎堆檢查、重復檢查,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營商環境。推行“一碼檢查”,就是針對這一問題,通過技術賦能,讓監管不“亂碼”。據報道,每次檢查之前,執法部門都要提前提交檢查計劃,經審核批準后才前往現場。企業可通過二維碼隨時查看檢查主體、內容、結果、整改意見。檢查結束后,企業還可直接掃描“監督碼”提出意見建議,而且核實過程中企業信息也不會公開。一碼在手,既能推動監管部門規范檢查行為、提高監管透明度,也能最大程度保證企業訴求得到高效處置,專注經營發展。
降低檢查頻率,不代表監管缺位或是降低監管標準。相反,“一碼檢查”可以明顯提高監管效率。此外,數字化系統平臺還會將同一天不同監管部門的檢查事項、時間合并到一起,只對企業檢查一次,降低對企業的打擾。監管部門不用為重復檢查浪費精力,企業也不用為多頭檢查頻頻分心,“一碼檢查”預警、阻斷機制的背后,是政府部門“向前一步、超前統籌”思路之變。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潤物無聲,不可或缺。調整監管手段,堅持無事不擾,是在給企業減負,也是在為營商環境加分。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好的營商環境是在一點一滴中積累起來的,每一個執法人員都是城市營商環境的維護者,每一次執法檢查都是營商環境的小測驗。從這個意義上說,推行“一碼檢查”監管改革就是在為優化營商環境加碼。(孟雅檀)
(來源:新華網)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