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激發動能以創新釋放活力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順縣委書記連樹斌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本報記者劉婷婷 武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中又一個重要里程碑,發出了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我們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全會精神,以改革激發前進動能,以創新釋放發展活力,為新征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長治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日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順縣委書記連樹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長治向東開放的橋頭堡,綠色低碳的后花園,專業鎮建設的生力軍,平順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各項事業,結合實際,以“夯實三大基礎、推進四大發展”為抓手,知難克難、負重前行,全面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全力推進項目,做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以“項目建設年”為抓手,積極謀劃、爭取招引大項目、好項目,深挖招商引資“源頭活水”,激活項目建設強勁動能,向“新”而行,向“綠”轉變。連樹斌說,平順縣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頭號任務、“一把手”工程,精準運用好各種招商方式,加強與北京懷柔區對口合作,力爭再招引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簽約一批產業鏈條長、社會關聯度高、財稅貢獻大的項目。同時,全面落實重點項目“四包一”工作機制,主動靠前服務,落實惠企政策,破解要素制約,突破發展障礙,全心全意為企業項目排憂解難,把項目建設成果、企業發展成效轉化為經濟發展增量。
夯實“三大基礎”,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連樹斌說,平順縣將緊抓“修路、興水、塑城”三大基礎工程不動搖、不松勁,全力推動基礎設施從補齊短板向增量提效轉變。建好大交通,加快太行水鄉南線、神龍灣掛壁公路至井底、341國道(佛堂嶺)至太行一號旅游公路主線等重點公路建設,完成大自然莊通硬化路工程。建成大水網,堅持“四水四定”,推進大水網建設,加快北部河谷引水續建延伸、安樂提水改造,實施戰備渠新增恢復灌溉面積工程,加強智慧水務建設,為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文化旅游提供堅實用水保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快平順河、虹霓河河道治理,推進濁漳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建設百里濁漳河秀美風光。建設大縣城,持續完善城鄉規劃,加快建設莫流至張井、縣城至西溝外環公路,拓寬改造西迎賓大道,優化布局建設公共停車場、配建充換電設備設施,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引進管道天然氣,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生態公園、口袋公園。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縣城的綜合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
推進“四大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連樹斌說,我們將牢牢抓住產業這一高質量發展核心,以中藥材、文化旅游、新能源、電子商務等主導產業為重點,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聚焦農業四大品牌,持續實施“特”“優”戰略,以潞黨參、連翹、大紅袍花椒等道地藥材為核心,加強良種保護和繁育體系建設,發展林下中藥材,申請國家有機認證。加快功能食品、化妝品、飲品等中藥材延伸性產品開發,重點推動潞黨參藥食同源產品開發,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中藥材市場交易平臺,拓展中藥材市場銷售渠道,全力打造北方中藥材集散地暨交易中心。實施“生態平順·黨參故里”品牌戰略,培育上黨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探索建設中醫藥養生館,用好潞黨參展示中心、潞黨參大道、潞黨參科普體驗基地等藥旅融合資源,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藥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中藥材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推動上黨中藥材專業鎮提效益、當標桿。全面推進太行電商小鎮建設,引進數字產業龍頭企業,做強平順數字經濟,打造全省鄉村e鎮新高地。
聚焦工業四大板塊,持續瞄準服裝、制藥、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板塊做大做強,推動太子龍服飾、大國匠鞋業、耐斯特箱包擴規提檔,壯大服裝產業體量;加快山西東葫通追溯化藥材倉配暨智慧共享中藥房項目建設,完成正來制藥GMP易地技改項目,力爭潞黨參口服液年產達到2.5億支;加快中國電建、北京吉電、五凌電力、陜煤電力等風光電項目建設,推動新能源產業不斷實現新突破;實施晉東南神話新材料、西溝沙棘產品生產基地技改項目,加大紫東大紅袍調味、久緣建材等小升規企業培育力度,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推動工業經濟高效快速發展。
聚焦文旅四大業態,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文旅康養“151995”計劃,加快通天峽5A級景區創建,申報打造一批以紅旗渠源為代表的A級景區,不斷增強核心景區競爭力。深度挖掘西溝、三里灣、紅旗渠源等紅色文化內涵,開發文創產品,提升接待能力,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加強文物保護活化利用,繼續實施文物影像志工程。積極培育森林康養業態,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加強古村落保護開發利用,打造一批集露營、餐飲、住宿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新基地,真正讓鄉村旅游火起來、強起來。
聚焦縣域四大園區,緊抓上黨中藥材專業鎮建設契機,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產業中藥材做大做強做優,打造中藥材全產業鏈。發揮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主戰場作用,推出精品線路,打造特色品牌。發揮工業園區毗鄰市區的區位優勢,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條件,狠抓招商引資,吸引更多企業項目入駐。加快推進西溝勞模文化園規劃建設,完成西溝展覽館改陳布展,讓勞模文化傳承更有質感。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