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波瀾壯闊,沖波逆折處更顯雄偉壯麗。
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我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第一時間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大家倍感振奮、斗志昂揚,紛紛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重任,凝心聚力、奮勇前進,以實際行動做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踐行者,以苦干實干擔當把改革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長治篇章。
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莊嚴宣告,擘畫出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讓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潮澎湃。新的起點、新的部署、新的出發,大家一致認為,要以爭先進位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提振信心、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潞城區委書記段堯剛表示,要把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結合潞城實際,將“一區兩地”發展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藍圖”。重點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堅定不移加快產業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投產達效,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循環發展,打造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區;持之以恒推進鄉村振興,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做強做優香菇、大蔥、高粱等特色產業,做好農業現代化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大文章;持續引導和激勵“一老一小”等民生事業發展壯大,全力打造全市康養旅居熱點門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務落地落實落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壺關縣委書記張宏方表示,壺關縣將把準改革方向、抓住改革重點、謀實改革舉措,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全國著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北方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全省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發展高地、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圍繞群眾關注的就業、增收、入學等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要更好地用全會精神指導工作、推動發展,以扎實的舉措,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貫穿到轉型發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城市建設、安全穩定等各項工作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出的改革強音,讓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深受啟發。”沁縣縣委書記司慧軍表示,全會對經濟和民生領域改革作出的全面部署,讓全縣黨員干部看到了新機遇、明確了新方向,堅定了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信心決心。全縣上下要堅決弘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切切實實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到各項工作中,挖掘“水土文城”比較優勢,扎實做好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農文旅康養融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力打造美麗沁縣,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錨定關鍵領域凸顯改革力度
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帶動全局,是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法。
從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到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從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到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全會執改革之筆擘畫時代藍圖,一系列具有鮮明指向性的重大舉措錨定關鍵領域,凸顯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與務實作風,為我市黨員干部群眾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羅列表示,農業農村部門將聚焦鄉村振興,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新時代農村改革實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釋放新活力、注入新動能。重點要扛穩糧食安全責任,不折不扣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夯實糧食豐收基礎。大力發展鄉村優勢特色產業,推動全市種養結構調優、加工能力調強、經營規模調大、產業鏈條調長。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精準落實增收舉措,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規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全會對市場監管領域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兼顧當前長遠、聚焦重點難點,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書林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堅定改革信心,緊緊圍繞“推進高效能監管 服務高質量發展”總抓手,聚焦打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三個環境”,聚焦實施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品牌強市“三個戰略”,聚焦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工業產品質量“四大安全”,進一步深化市場監管服務型執法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全力答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市場監管答卷。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高新區科技創新部部長趙明明表示,高新區將繼續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進一步創優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構建以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為引領、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基地)為載體、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平臺為支撐的“1+10+N”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支持企業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苦練內功,查堵破難,以更優的營商環境吸引資本、人才等要素噴涌匯集,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夯基固本匯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澎湃動力
航標指引前進方向,改革匯聚磅礴力量。
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始終高度重視,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是對干部教育培訓的必然要求。山西太行干部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高懷碧表示,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山西太行干部學院作為全國72家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性教育干部學院之一,將充分發揮黨性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突出太行特色,深化課題研究,打造優質課程,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頭腦、進教材、進課堂,高質量教育培訓干部,高水平服務長治發展,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人才力量。
“醫學院校是發展醫學教育、培養醫學人才、推動醫學科技創新的關鍵結合點和發力點。”長治醫學院黨委書記李華榮認為,作為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長治醫學院將組織全體師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臨床醫療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實質性、深層次的改革,以扎實有力的改革舉措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醫科大學,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譜寫醫療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以改革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長治學院黨委書記曹景川表示,學校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更加突出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上辦教育,全面推進黨建思政、科技創新、人才工作、服務保障等領域的綜合改革,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社會貢獻力,扎根太行沃土,培育時代新人,奮力建設有區域代表性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為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趙婧 牛惠 史曉萍 陳建波 馮波 孫發明 薄曉虎·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