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雨桐 通訊員趙婷 報道:16.76億元項目簽約落地,第一批總投資36.4億元的22個新建項目集中開工,一批優秀企業受到隆重表彰,數個統攬全年的工作機制和實施方案下發執行……眼下的武鄉,氣溫回暖、陽光和煦,處處顯現蓬勃朝氣。
聚焦“三個示范縣”建設,今年以來,武鄉縣在“弘揚太行精神,共建創新武鄉”主線引領下,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搶跑“春天里”,秉持“求其上”理念與“跳起來摘桃子”精神,拉弓滿弦、主動出擊,全力投入到“抓經濟、抓發展”的火熱一線,以實際行動奮戰首季“開門紅”。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走進山予鈣業有限責任公司,中控室內屏幕閃動、各種生產數據通過監測系統實時傳輸,生產車間里機器快速運轉、工人操作有條不紊。通過科技創新,山予鈣業將石灰石加工成納米級碳酸鈣,產品價值躍升至每噸2200元甚至上萬元,并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油墨、紙張等領域。這一“點石成金”的華麗蛻變,不僅實現了產業升級,更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向“智”而行,“鏈”上發力。春日里的武鄉小米產業又有了新氣象。依托太行沃土省級龍頭企業,武鄉縣大力發展區域品牌晉皇羊肥小米,并圍繞谷子種植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谷子新品種選育-谷子種植-小米初加工-小米系列產品深加工-品牌打造”產業鏈,創新研發小米餅干、小米茶、小米咖啡等精深加工產品,打造百谷園示范基地、小米博物館和晉皇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推出小米宴等吃住行游一體化休閑套餐,完善小米旅游產業鏈,“小特產”華麗變身“大產業”。
向“紅”而行,“融”中聚力。城是一處景,景是一座城。依托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全縣40余處紅色景點串聯成線,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在內的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出“一日游”“兩日游”等精品線路,形成“紅色+研學+民俗”“紅色+綠色+體育”等多業態融合繁榮旅游模式,紅色文化“活”起來,老區百姓吃上了“旅游飯”,武鄉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新路越走越寬。
如何進一步壯大全縣經濟總量,武鄉有著自己的破題方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園區建設,堅持上規模、延鏈條、成集群,圍繞12條重點產業鏈,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個個“含新量”高的項目“新芽”,正從春天出發,成長為支撐武鄉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根基:稀土與鋰資源綜合回收循環利用、年產150套智能礦山設備項目年內主體完工,通寶、粵風、格盟等光伏及風光一體發電項目年底實現并網發電,壓縮天然氣收集調壓站及附屬管道工程項目、煤層氣綜合利用項目年內投入運行……隨著一批重點項目陸續落地,孕育著無限增量的武鄉必將繪出更加絢爛的經濟全景圖。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