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別墅寬敞明亮、農家庭院花草蔥蘢、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窗明幾凈、村莊廣場干凈整潔……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沁縣南里鎮結合紅色名鎮、產業強鎮、交通要鎮、生態靚鎮“四鎮”建設思路,堅持全鎮上下“一盤棋”,既要面子,下好環境整治繡花功,更要里子,打好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主動仗,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群眾參與,環境整治見成效
仲秋時節,南里鎮中里村村民楊志偉坐在自家超市門口和老鄉們聊著家常。看著手繪墻上的村民公約,問起村里的變化,大家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這兩年,村里搞起了“庭院革命”和“圍墻革命”,拆除整治破舊不雅的建筑,給老舊民居增添詩情畫意;號召村民拆掉高圍墻,建起籬笆墻,鼓勵大家打開大門,將修竹環抱、鮮花簇擁、景色宜人的美麗庭院開放共享。村子一天比一天美,村民們臉上樂開了花。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南里鎮以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為重要突破口,帶領各村由外到內、由表及里,從中心向邊緣、從街道向巷道,扎實做好“五清一改”工作;以《和美南里》專刊、美篇、大喇叭廣播、抖音等為依托,打造立體式宣傳矩陣,引導群眾養成村莊自己住、環境自己護的良好習慣;“見縫插針”式利用路邊、村邊、房前屋后等空閑地塊栽花種草25000余平方米,植樹6700余棵;清理交通沿線、農戶庭院、田間地頭等各類垃圾、雜物900余處,5000余立方米。據統計,南里鎮累計發動群眾參與20000余人次,出動機械1000余臺次,以群眾“建、管、護”,推進村莊“潔、凈、美”,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色”。
因村制宜,鄉村產業強底氣
近日,山西省博士創新站在南里鎮宇辰蛋雞場成立,這是宇辰農牧集團在獲得“全國科技小院”、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兩個國家級榮譽,省級龍頭企業、省級特色產業幫扶基地兩個省級榮譽之后再施新舉,對推動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持續優化鎮內營商環境,支持宇辰蛋雞、吖吖小米鍋巴、富盈水果罐頭等企業探索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的同時,南里鎮堅持標桿引領、以點帶面,根據各村資源稟賦,提倡就地取材,“宜紅則紅”——東林村突出打造《新華日報》(華北版)創刊地舊址,“宜綠則綠”——中里村突出打造“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宜古則古”——唐村突出挖掘傳統古村落文化,“宜土則土”——北底水村突出高粱連片種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宜水則水”——樊村突出水稻種植,探索多元發展,激發產業活力,力爭做到每個村各有所長、各有特點。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鎮19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15萬元,其中,30萬元以上11個、50萬元以上2個;總量達548.65萬元,南里鎮種、養、加、銷全面發展的產業構架進一步鞏固。
塑形鑄魂,文明新風沐鄉民
作為《新華日報》(華北版)創刊地舊址所在地,南里鎮建強紅色堡壘,在改善基礎設施、保護修繕、升級提質基礎上,將紅色與教育深度融合、觀光與體驗結合,創新推廣“紅色教育在舊址、勞動實踐在田間、吃飯住宿在農家”的紅色研學模式,打造黨性教育基地,大力發展紅色研培、紅色文創和紅色鄉村建設,帶動更多農民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截至目前,成功舉辦兩屆紅色文化旅游節,承接省內外有關部門、縣直單位、鄉鎮學校等舉辦的黨性教育、黨員培訓、研學等活動26次1000余人次。
鄉村治理方面,南里鎮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充分發揮網格員、微網格員表率作用,為人民群眾辦理500余件微實事,化解了10余起矛盾,實現了多年無上訪、無事故。多次通過支部牽頭,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慶七一、豐收節及法治宣傳、“活出最好的樣子老年春晚”等活動,倡導移風易俗,打造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綜合治理平臺,有效遏制盲目攀比、大操大辦,推動全鎮弘揚文明新風尚。
環境美了,產業有了,村民富了。如今的南里鎮,一街一巷,一景一韻,一個個有景有色的和美鄉村正在崛起,一幅有產業、有顏值、有活力、有福祉的“千萬工程”實踐圖景正在生動描繪……
·魏堃·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