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姍 見習記者 李昕澤
“中藥材產業要發展就得上規模、打品牌。”
“希望能加大中藥材機械化生產培訓力度,讓老百姓盡快掌握機械設備使用方法。”
……
近日,在平順縣西溝鄉“有事來商量”協商議事室中,一陣陣討論聲接連不斷,氣氛熱烈。西溝鄉政協工作聯絡組組織縣政協委員和鄉、村兩級干部,以及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的企業、合作社負責人開展“有事來商量”協商議事活動,針對西溝鄉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說問題、談看法、想對策,共同探尋促進產業發展的路徑。實際上,在西溝鄉,這樣的協商議事活動已經開展多次。
西溝鄉轄10個行政村,有2292戶7768口人,國土總面積9.42萬畝。近年來,為提高村民收入,西溝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種植面積2.6萬畝,占比達28%。但受勞動力、土地、經營能力等因素影響,西溝鄉中藥材種植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較低。
全鄉中藥材產業規模“小而散”、鏈條“短而弱”、發展“各顧各”。如何突破制約中藥材發展的客觀因素,提升核心競爭力?
西溝鄉政協工作聯絡組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和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組織縣政協委員深入韓家、趙店、下井等中藥材種植重點村和種植合作社開展調研。通過現場詢問、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向支村兩委干部、黨參種植大戶、合作社負責人等詳細了解中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勞動力需求,以及土地分布、種子種苗、生產種植、產品粗加工、農業機械推廣使用、聯農帶農機制等方面情況,最后認真梳理形成有理有據、切實可行的調研報告。
擺出問題,商出對策,干出實效。根據調研情況,西溝鄉政協工作聯絡組多次組織開展“有事來商量”協商議事活動。一張桌、幾條凳、幾杯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為西溝鄉中藥材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協調上級科研院所和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技術人員蹲點指導,開展土壤改良、藥田管理、特色養殖、倉儲加工、電商營銷等技術服務;鼓勵種植合作社投資11萬元,購買4臺采挖、種植潞黨參專用機械……事事有回應,句句有著落,諸多問題都通過“有事來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得以有效解決。提高中藥材種植儲存技術,提升生產效率,節約投資成本,激發群眾種植的積極性,擴大種植面積,西溝鄉中藥材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通過基層黨組織和政協工作聯絡組的努力,西溝鄉集體經濟增收更加穩定,產業聚集效應更加明顯,群眾增收渠道更加多元。”西溝鄉黨委副書記牛振朝說。如今,西溝鄉集中連片種植林下仿野生潞黨參3300畝,對外銷售中藥材670余噸,通過土地流轉、反租倒包形式,使村級剩余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帶動400余名群眾年人均增收3500元。
“這個家門口的協商會真管用。”村民們贊嘆。翻開西溝鄉的“有事來商量”臺賬,像這樣“管用”的協商有不少。西溝鄉“有事來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始終堅持“小切口、大民生”,想到前、做到前,不斷延伸政協履職觸角,拓展協商領域,真正做到遇事有商量、有事好商量,讓群眾收獲滿滿幸福感。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