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香漾滿田間。

沉甸甸的米穗顆粒飽滿、色澤金黃。

武鄉小米創意精加工。

電商惠農,共繪豐收。
文/人民日報記者 劉鑫焱 鄭洋洋 圖/王曉芳
編者按
武鄉縣地處北緯36-37度谷物黃金生長帶,境內黃土丘陵紅壤土分布廣泛,有機質含量高,晝夜溫差大,土質深厚,有著無以復制的古貢米資源,是全國優質小米的核心產區和主產區。近年來,武鄉縣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科技引領,特別是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冬播谷子技術的推廣,使谷子種植更加科學,質量穩步攀升,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0萬畝,產量保持在400萬斤左右;堅持品牌優先,2017年“武鄉小米”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專家評審,2018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6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之一,“小米加步槍,好米在武鄉”,小米產業已成為武鄉雜糧產業的特色品牌;堅持電商溢價,通過持續探索創新,形成了一戶一店帶全家、一村多店帶全村、整村微商帶全縣的武鄉電商模式,使武鄉小米走出了大山,走入了公眾視野,走上了大眾餐桌。9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插上電商翅膀,武鄉小米出大山》通訊報道,現予全文轉發,以饗讀者。
“武鄉小米純天然、營養高。”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上司鄉嶺頭村的地頭,村民魏寶玉站在彎垂的谷穗間拍攝視頻,向網友推介當地生產的小米。
武鄉是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所在地,2019年脫貧摘帽。如今,滋養過八路軍的武鄉小米,乘上發展電商的東風銷往各地,帶動老區群眾增收致富。
2016年,武鄉縣面向農村群眾開展電商培訓,剛脫貧的魏寶玉報了名。“不瞞你說,培訓前我連智能手機都不太會用。”如今,魏寶玉邊種地邊拍攝邊賣貨,一年能掙七八萬元。
“以前小米每斤只能賣3塊錢,現在通過電商銷售,銷路打開了,價格也上來了。”嶺頭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堂說,村里通過電商直播銷售小米的,就有20多家。
嶺頭村的小賣部里,打包好的小米整齊擺在貨架上。客戶下單后,小米從這里發貨,經過縣級寄遞物流中心發往全國各地。
縣里,有服務全縣電商的“電商驛站”——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村里,小賣部也是電商村級服務站,經過電商專業培訓的店主,成為服務村民的“店小二”。截至目前,武鄉縣建設有182個村級服務站點,鄉村電商服務覆蓋率達90%以上。
小米餅干、小米鍋巴、小米茶……瞄準市場需求,當地電商商家開發出不少新產品,提升了小米的附加值。
武鄉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里,縣電商辦副主任郝旭東正在分析本月電商交易情況。武鄉縣將網商店鋪接入“云上武鄉”交易云平臺,打造電子商務集聚載體,采取“電商驛站+產業基地+農戶+村級小二”方式,助推農產品出山。“對于達到一定銷售額的商戶,我們給予補貼獎勵。”郝旭東說。
2023年,武鄉縣實現電商交易額3.5億元,其中,武鄉小米、武鄉梅杏等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1億元,電商產業直接帶動2萬多農戶,戶均增收5000多元。
最近,魏寶玉忙著學習視頻制作技巧,為秋收直播做準備。在武鄉,越來越多像魏寶玉一樣的農民,通過電商讓農產品走出大山,拓寬了增收的渠道。
(來源:上黨晚報)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