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好不好,經營主體最有發言權。偏關縣把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作為唯一評判標準,提出法治、要素保障、政務、人文和信用“五個環境”建設目標。
聚焦目標任務,偏關縣來實的動真的,不斷優化的服務,持續提升的速度,全縣營商環境煥然一新。從沿街小商小販的笑談到遠道而來客商的暢想,勾勒出“遠者來近者悅”的良好態勢,匯聚成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澎湃動能。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偏關縣以公平公正為追求,出臺工作方案,破解讓企業“頗為頭疼”的多頭監管、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問題,不僅提高了監管效能,還讓企業主“干得舒心,干得帶勁”。
法治有溫度有力度。在偏關,交警部門推出“首違不罰”柔性執法,紀委監委出手整治“黃牛”和“黑中介”,司法局多渠道多陣線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盡管縣小熟人多,制度硬約束下,現在縣各有關單位行政服務事項申報材料、辦事流程、環節和時限等全部在政務服務網上公開公示,“靠制度不靠關系”辦事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
要素保障,等不得慢不得。偏關縣特別組建重大項目“偏幫辦”服務團隊,推行“偏心服務”,為企業提供保姆式“一對一”貼心幫辦代辦服務。去年共為39個項目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偏偏喜歡你”,成為前來投資者口中的流行語。
政務環境要在高效便捷。偏關縣持續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8個鄉鎮建成便民服務中心,在150個行政村設立村級政務服務幫辦代辦點。現在,全縣98%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推出28項“一件事一次辦”套餐。
從某種意義上講,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改革創新沖破思想觀念束縛、打破固化藩籬的過程。五指緊握成一拳,偏居一隅不偏安。偏關縣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激發活力,在制度創新中積蓄動力,向著“有氣質有顏值”的方向大步踏來。
(來源:山西新聞網)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