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發布“全場景”反詐指南
詐騙分子的“開學作業”大家千萬別“交”
新學期伊始,無論是剛入學的新生,還是已經適應校園生活的學長學姐,都可能成為騙子的“目標”。騙子緊盯學生群體社會經驗不足、消費需求多樣、對網絡依賴度高的特點,不斷更新詐騙手段。
近日,山西警方結合近期“開學季”發生的多起針對學生群體的電詐案件,發布“開學反詐騙課”,力求用這份覆蓋校園全場景的反詐騙指南,幫廣大學子筑牢安全防線,安心專注學業!
不同“群體”要警惕不同的騙術
小學生篇:“低價代充游戲幣”千萬別信
小學生朋友們開學了,又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在炫耀炫酷的“皮膚”和強力的裝備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遇到有人低價代充游戲幣或者私聊你高價收購賬號的網友,千萬別輕信,這很可能就是騙子的陷阱。還有,如果收到來路不明的紅包鏈接,不要輕易點擊,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小心掉進騙子的圈套!
近日,運城絳縣的小艷(化名)使用母親手機刷短視頻時,收到一條“免費領取蛋仔派對皮膚”的私信,隨即掃碼添加了對方的QQ賬號。聊天過程中,對方以“驗證身份”“激活領取權限”等借口,誘導小艷開啟手機屏幕共享功能,趁機獲取了手機驗證碼,并偷偷修改了手機支付密碼。待小艷的母親趙女士發現時,其賬戶內4萬余元已被不法分子盜刷,心急如焚的她當即到安峪派出所報案。警方介紹,此類詐騙套路以“免費送游戲皮膚、道具”為誘餌,誘導未成年人掃碼添加好友,再以“賬號驗證、解鎖權限”為由,索要家長手機支付信息,最終盜刷資金。要牢記,不存在“免費送高價游戲道具”的好事,切勿向陌生人透露支付密碼、驗證碼,更不要私自使用家長手機操作。
中學生篇:“脫離平臺私下交易的”快躲開
中學生們,開學了,除了要專心學習,還要警惕騙子的新騙局。如果班級群里突然有老師發通知,要求緊急繳納書費、資料費、班費等費用,千萬別著急轉賬,這可能是騙子偽造身份混入群聊的騙局。另外,如果你想用壓歲錢、零花錢去聽演唱會或者購買喜歡的東西,記住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交易,不要輕易相信非官方的低價渠道,更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陌生人,尤其不要輕易給陌生人轉賬,理性消費,守住自己的“小金庫”。
近日,太原市萬柏林區的陳女士領著讀中學的兒子小剛(化名)來到派出所報警。原來,開學季小剛的消費支出增多,但苦于資金不充足,便打算在二手交易平臺出售自己的閑置物品。其間,一名“買家”以“商品無法購買”“需要完善賬戶信息”為由誘導小剛進入虛假客服頁面。隨后,由騙子冒充的“客服人員”,謊稱此筆交易需繳納保證金、激活費才能完成。而小剛則在對方步步誘導下,使用家長手機操作,分多次向指定賬戶轉賬共計人民幣10000余元。案發后,小剛由家長陪同向警方求助。警方介紹:學生在二手平臺出售/購買物品時,騙子以“低價”“急收”等噱頭為由,誘導脫離平臺私下交易,收款后不發貨,或收到物品后以“質量問題”為由要求退款,同時惡意掉包物品。為此,遇到脫離平臺私下交易的,快躲開!二手交易務必在平臺內完成,留存聊天記錄和交易憑證;發貨前拍攝物品細節視頻,收貨時當面驗貨,不輕易相信“私下交易更劃算”的說法。
大學生篇:“輕松兼職日賺百元”千萬別信
大學生朋友們,開學了,你是不是想找份兼職的工作貼補一下自己的開銷呢?如果你想找兼職賺錢,遇到幫人轉賬賺傭金,替公司打電話推廣,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卡之類的輕松賺大錢的兼職,可千萬不要做。這些行為,不僅可能讓你掉入這個陷阱,還可能讓你成為電詐分子的幫兇,后果十分嚴重!
山西某高校學生小吳,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一則“輕松兼職,日賺百元”的刷單廣告。想著能利用課余時間賺點外快,小吳便添加了對方聯系方式。起初,按照要求完成一些點贊、關注任務后,小吳很快收到了小額傭金,這讓他放松了警惕。隨后,對方誘導他參與更“高級”的刷單任務,需墊付大額資金購買商品,承諾完成后會有高額返利。小吳一心想著賺大錢,先后轉賬5000元。可當他完成任務要求返利時,卻發現被對方拉黑,才驚覺自己被騙。警方介紹,詐騙分子先以小額返利獲取信任,接著用高額回報誘導受害人投入大額資金,最后消失無蹤。大家要熟知,網絡刷單本就違法,不要輕信此類輕松賺大錢的廣告,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凡是“先交押金/會費”“要下載陌生APP”的兼職,記住扭頭就走。找兼職優先選學校勤工儉學崗位、正規招聘平臺,別信“小廣告”。
梳理“五大校園核心場景”助力師生規避風險
除了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群體的“精準”詐騙,在開學季這個關鍵時期,有關新生注冊賬號、老生網購用品、師生線上交流,這些場景也易成為網絡詐騙與信息泄露的“突破口”。對此,警方針對“五大校園核心場景”,梳理開學季必知的網絡安全要點,助力師生規避風險。
場景一:賬號與密碼安全守住安全“第一道門”
拒絕“通用密碼”:注冊教務系統、校園一卡通APP等平臺時,勿用“姓名+生日”“123456”等簡單密碼,建議用“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符號”組合,兼顧好記與安全。
開啟雙重驗證:教務系統、校園郵箱等涉學籍、成績的重要賬號,務必開啟短信或郵箱雙重驗證,遇異地登錄可及時提醒,避免損失。
不代注冊、不外借:勿讓他人代注冊賬號,以防身份證號、手機號泄露;也不要出借學習賬號、校園網賬號,避免他人違規操作后自己擔責。
場景二:社交與信息泄露警惕雙重風險
核實好友身份:加入班級群、社團群等時,通過“校園號驗證”“班級群確認”核實好友身份,拒絕陌生賬號發來的“投票鏈接”“領福利”信息,防止木馬竊取數據。
控制分享范圍:在社交平臺分享校園生活時,不暴露校園卡卡號、宿舍門牌號、課程表等隱私,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信息行騙或盜竊。
拒絕過度填信息:除學校官方要求外,社團、商家“登記領禮品”時,僅提供姓名、學號即可,勿泄露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防范信息濫用。
場景三:線上購物與繳費認準官方渠道
避開低價陷阱:網購教材、生活用品優先選官方旗艦店或學校合作商家,不輕信微信群“低價轉賣”的私下交易;買二手物品走校園官方平臺,當面驗貨付款。
正規渠道繳費:學費、雜費僅通過學校指定的教務系統、一卡通APP等渠道繳納,拒絕“輔導員私人代收”“轉賬到指定賬戶”等要求,及時聯系學校核實。
遠離校園貸:正規貸款不會要求先交“手續費”“保證金”,也不接受身份證、學生證抵押;有資金需求可找父母或通過學校助學金、勤工助學解決。
場景四:設備與網絡安全做好日常防護
更新安全補丁:開學前給電腦、手機全面殺毒,關閉“自動連陌生WiFi”,開啟系統和殺毒軟件自動更新;不在校園網、公共WiFi登錄支付平臺,必要時用手機熱點加密操作。
不蹭不明WiFi:不連接校園內“無密碼”“仿校園網名稱”的免費WiFi,以防“釣魚熱點”監控設備信息;校園網需通過官方認證,輸學號密碼登錄加密網絡。
U盤先殺毒再用:不隨意借他人U盤,自己的移動存儲設備也不借陌生人,使用前用殺毒軟件掃描,防止資料丟失。
場景五:詐騙識別與應對牢記三不原則
堅守“三不”:對陌生來電、短信、消息,涉及“轉賬”“驗證碼”“敏感信息”時,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及時核實取證:遇疑似詐騙,撥打學校官方電話或商家客服核實,不刪除聊天記錄、短信、轉賬憑證,留存報警證據。
被騙后速止損:不幸被騙需立即打110報警,聯系銀行凍結銀行卡;賬號被盜要及時改密碼、凍結賬號,并通知親友防“冒名詐騙”。
高校校園最新高頻詐騙類型及防范要點
大學入學階段是各類詐騙案件的高發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生社會經驗不足、對校園環境不熟悉、急于融入集體等心理,設計出多種詐騙套路。區別較為常見的“刷單”“賬號租借”等電詐手法,2025年最新一批詐騙手法也需要廣大學子提高警惕。
“校園代理”詐騙套路:騙子在校園群、朋友圈發布“校園代理招募”信息,聲稱“代理產品,低投入高提成”,要求先繳納“代理費”“保證金”,收款后發送劣質商品或直接失聯。反詐提醒:遇到讓轉賬還說有高提成、要繳代理費的“勤工助學”,基本可以判斷出這是騙子設的套。
“論文發表/查重”詐騙套路:針對畢業生,騙子通過學術論壇、社交平臺發布“低價論文查重”“快速發表核心期刊”廣告,提供虛假查重報告,或收取“發表費”后以“版面不夠”“審核未過”為由拖延,最終失聯。反詐提醒:論文查重需通過學校指定的正規平臺,大家別信這些“天上掉餡餅”的查重,很可能是“陷阱”。“社交平臺冒充熟人”詐騙套路:騙子盜取學生社交賬號,冒充“同學”“朋友”,以“急需繳教材費”“社團活動墊錢”“手機欠費代充”為由,發送轉賬二維碼,誘導學生匯款。此類騙局中,部分騙子還會冒充“學長學姐”推薦“內部資料”,收費后不發貨。對此,遇到這種文字“催款”的,十有八九是騙子在“演戲”。大家在轉賬前,務必打個電話、開個視頻核實下身份,別讓騙子“鉆空子”。
“校園公益捐贈”詐騙套路:騙子偽造“貧困生求助”“災區捐款”“患病同學眾籌”信息,在校園群、教學樓張貼海報,附加上私人收款碼,謊稱“愛心捐贈”,實則將款項占為己有。部分騙局中還會套取捐贈者個人信息用于其他詐騙。對此,遇到私人賬戶和不明求助的捐贈,要警惕,別讓愛心喂了“騙子”。公益捐贈需通過學校官方公益平臺、正規眾籌APP或學生會、團委組織的活動參與,核實求助信息真實性,不向私人賬戶捐款,核實好信息,讓愛心精準“投遞”。“競賽報名”詐騙套路:騙子冒充“競賽組委會”,通過短信、校園公告欄發布“全國大學生××競賽”報名信息,聲稱“繳納報名費可獲得參賽資格,獲獎可加分保研”,收取費用后無后續賽事,或提供虛假獲獎證書。對此,競賽報名需通過學校教務處、學院通知的官方渠道,大家看到不明競賽還要繳費報名的,先停一停,這很可能是“假競賽”。要參加競賽,咱就走官方渠道,核實清楚資質,妥妥的“正規賽事”,放心沖!
|